大家好,我是小百,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北京国子监需要预约吗,北京国子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明代北京国子监,是在1420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后改定的元大都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南京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北京国子监则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还曾吸收了明代中都国子学的生员。1375年,明朝廷于凤阳设置中都国子学,当时与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并存,但当时中都国子学选收的学生,均为南京国子学考试优选之后的生员。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朝廷罢中都国子监,将其师生并入北京国子监。
2、明代北京国子监的教职设有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等,由学行卓异的名儒充当。学生称为监生或太学生。
3、明代国子监学生的来源大致有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的区别。贡监是由地方府、州、县儒学按计划选送在学生员贡国子监的学生;举监是会试落第举人直接入监的读书者;荫监是以荫袭而入监的国子监学生;例监是捐资财入监读书者。
4、按出身看,北京国子监学生又有民生和官生之分。民生是国子监出身庶民的学生,而官生是国子监学生中以恩荫入监的品官子弟。总之,进入国子监由于资格、来源的不同,虽然都是国子监学生,称谓却很不相同。
5、明代北京国子监学生到1393年增加到8000多名,到1422年已增加到9900多名,可谓盛极一时。明朱武宗以后学生只剩千余人。至明景泰、弘治之际,学生“奸惰”,教师“失职”,课业乃废。明景泰以后,出现了用钱买国子监入学资格的“例监”现象,与明初太学相比,已是有名无实。因此,明代政府规定,必须入国学者才可当官,不入者不能得,参加科举考试的必须由学校出身,即所谓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不必由科举。
6、国子监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