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民政部正式公布《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003010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婚姻登记1013.9万件,比上年下降4.6%;结婚率7.3,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创2008年以来新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此前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从不同省份来看,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较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是上海,只有4.4,浙江是第二低的,广东、北京、天津的结婚率也很低。
在此背景下,“空巢青年”一词近年来走热,“孤独经济”应运而生。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友华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结婚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导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数持续减少;二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婚育年龄逐渐推迟。三是年轻人选择多,结婚意愿下降。
结婚率创10年新低。
《泰晤士报》记者梳理了民政部近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以2013年为分水岭,从2008年到2018年,结婚率呈倒U型发展。
2008年,中国依法登记结婚1098.3万对,结婚率8.27。之后逐年上升,到2013年登记结婚的夫妻达到1346.9万对,结婚率高达9.9,达到顶峰,之后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达到10年来的历史新低。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
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口已超过7700万。根据Euromonitor基于官方统计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独居成年人口将达到9200万。
结婚率的下降对应着离婚率的上升。2002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0.9上升到2017年的3.2。103010数据显示,2018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共有446.1万对,比上年增长2.0%。离婚率为3.2,与去年持平。
“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大大降低了婚姻的功能意义。所以一个国家的福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把握好善良。”在陈友华看来,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当家庭面临挑战时,人类社会可能会解体。如何鼓励大家结婚生子,真的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有必要建立年轻人生育和养育成本的社会补偿机制。”
考虑建立补偿机制。
结婚率低造成的最直接问题是新生儿数量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2018年我国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与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相比,减少约200万,连续第二年下降。同时,2018年的出生人数也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16年和2017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74和1.615。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估计的2016年中国总生育率为1.624。这与2.1的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稳定所需的生育率水平)相差甚远。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也在下降,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与2017年底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例提高0.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连续7年下降,7年间减少了2600多万人。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总供给下降。2018年底,我国就业总人数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了挑战。
陈友华坦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使从严格意义上说,也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的开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死亡率的下降,中国已经进入少子化的老龄化进程。
面对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陈友华建议国家积极鼓励生育,尽快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推动生育率低水平上升。如何鼓励大家结婚生子,真的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有必要建立年轻人生育和养育成本的社会补偿机制。”
第二,逐步延长退休年龄。随着教育的扩大,人们进入劳动年龄的时间被推迟,这使得每个人的实际工作时间减少,需要更长的支持时间,加速了社保基金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