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女性,她们的名字和父母、亲人、家庭有关,唯独与自己无关。
上个月,江西女孩易初终于改名成功,她开心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新拿到的户口本,曾用名那一栏写着“易招弟”。
易初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父母偶尔有些偏心,她都能理解,只是在名字这件事上觉得有些委屈,“为什么要用我的名字来表达父母的想法?”
大约五六年级的时候,她就有了改名的念头。上课被老师点名、外出办事被叫名字,都让她感到十分难为情。工作时,客户看见她的工牌,也会半开玩笑地调侃问她:“那你招到弟弟了吗?”
思来想去,她决定改名。父母不以为意,认为名字就是一个代号而已,没必要折腾,但也没有干涉她的行动。她拿定了主意,在网上看了很多改名成功的经验分享,准备好资料,向派出所提出了申请。
过程比想象中的顺利,15天后,她拿到了新身份证。“易初”,这是她给自己起的新名字,代表初始、新生。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社交平台,希望给其他想改名的女孩一点指引,帖子收获了5.5万赞,1.2万条评论里,有人祝贺,也有人为她鸣不平。
放眼全国,叫“招弟”的女孩还有很多。名字不只是一个代号,更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不论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招弟”这类名字,都伴随着显而易见的影响。
新的名字,意味着新的人生,改名之后,女孩们要面对的还有很多。但无论这件事有多难,她们都应该有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