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自由or更保守 从90后到00后 大学生就业10年之变

导读 文/戚梦颖姓马就叫自己“马楼”、小吴就是“吴用功”、谢女士表示“我是真的会谢”……最近,“00后疯感工牌”冲上某平台热搜。网友们调侃...

文/戚梦颖

姓马就叫自己“马楼”、小吴就是“吴用功”、谢女士表示“我是真的会谢”……最近,“00后疯感工牌”冲上某平台热搜。

网友们调侃说,00后的工牌有种淡淡的疯感。

此前,提到00后进职场,言必称“整顿职场”“追求自由”,颇有种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无畏与不羁,90后纷纷表示已甘拜下风。

但如今,求职市场已经挤满了00后。在大学生暑期工让老板破产的搞笑段子下面,都有人小心翼翼地评论道:“别再加深这种刻板印象了。”

从90后到00后大学生,他们的就业意愿是否真的有所转向?00后真的就更自由吗?

在论文《多元化与内卷化:大学生就业意愿变化的趋势分析(2015—2023 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保中等人对近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整体上趋向保守,女大学生更甚。

该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实施的“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上述论文选取从2015—2023年共9个年度的调查数据,构成约 10 万人的大样本。

以下是中国经营网对刘保中的采访。

中国经营网: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普及化”指的是什么,这种普及化又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何影响?

刘保中:高等教育普及化,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一种重要指标。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可分为“精英”(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阶段。

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化阶段”,处于15%—50%之间时为“大众化阶段”,在50%以上时属于“普及化阶段”。

按照这一标准,201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开始步入普及化阶段。

图源上述论文(受访者供图)

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尤其是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的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增量加大,又叠加了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

中国经营网: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是否会进一步提升?未来大学生人数增量是何态势?

刘保中:从经济发展需求、人才需求、社会需求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会持续提升,而且存在不少提升空间,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80%以上,甚至90%以上。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数增量趋势仍可能会出现起伏,但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升,在未来一段时间,大学生人数肯定会持续增加。

长远来看,大学人数是否持续增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虽然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教育政策和社会观念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学人数的增加,但也需要关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和就业市场等挑战和限制因素。

此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学人数增长可能面临放缓或停滞的风险。

中国经营网:论文中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自变量包括了宏观环境、家庭资本、个体人力资本。其中家庭资本指的是什么?

刘保中:家庭资本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家庭资本的含义(中国经营网制图)

中国经营网:近10年来,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什么显著变化?

刘保中:从就业选择意愿来看,大学生就业选择呈现趋同化趋势,即普遍倾向于选择升学和体制内就业,而且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家庭资本(家庭背景)造成的差异在弱化。

一是以往家庭出身较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升学,现在即使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升学。

二是以往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体制内就业,就业选择趋向保守。现在家庭背景较好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倾向于体制内就业,就业选择变得更加保守。

图源上述论文(受访者供图)

这种变化背后重要的原因是近些年就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严重的学历通胀,导致大学生就业取向发生重要变化:

一是不得不通过“学历内卷”来试图寻求好的就业机会,突出表现在本科生越来越热衷考研、高职生越来越热衷“专升本”。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先不工作继续备考升学。

二是“体制内卷”。近些年毕业生人数的加速增加、经济增速的放缓、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的市场变动,导致就业风险和职业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大,强化了大学生追求稳定的就业观念。

中国经营网:在这种变化中,大学生本人与家庭的联系,是更紧密了还是更松散了?

刘保中:是更紧密了。

大学生就业本就是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决策,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之下,大学生更需要依靠家庭资源来共同应对。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北上广等一、二线发达城市打拼,转而返回县城老家考编、就业。

这是因为在中小城市工作、回县城考公考编相对更容易获得安稳、舒适且体面的生活,生活成本也更低。

中国经营网:未来,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将会如何变化?

刘保中:未来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否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依照当前的就业形势判断,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要分开来看。

一是从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来看,家庭资本的影响在弱化,即大学生就业选择体现出趋同化。

二是从就业结果来看,就业竞争加剧,家庭资本的影响会加大,不过这一点还需要数据进一步加以验证。

中国经营网:人力资本最强的一批学生有着哪些特征?在近10年间是否发生过变化?

刘保中:人力资本强的大学生通常家庭背景更好,学校层级(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大学、高职院校)更高,在校表现(如学业成绩、社团参与、是否党员、是否学生干部等)也更好,这一点在近10年变化不大。

中国经营网:在近10年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就业上有哪些显著的趋势变化?

刘保中:从性别差异看,相比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升学,更愿意去体制内单位就业,更愿意去中小城市就业,女生的就业倾向更偏向保守、求稳。

通过近10年就业意愿的变化趋势看,女生的保守就业倾向和观念更加强化。

中国经营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刘保中:女生相比男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弱势不仅体现在就业机会的获取上,还贯穿于薪酬水平、晋升机会、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面对这种现状,许多女生选择通过升学提升学历来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女大学生通常更注重职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稳定性更高、能够更好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岗位,而体制内工作往往符合这一要求。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就业竞争加剧,体制外工作不稳定性增强,会强化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地位,因此女生升学、体制内就业偏好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经营网:“慢就业”和“躺平族”有何不同?

刘保中:慢就业是中性的概念,包含群体类型更多,总体包括积极的慢就业和消极的慢就业。

图源上述论文(受访者供图)

积极的慢就业是为了升学(再次考研、考编等)主动选择推迟就业。在就业意愿选择这个层面,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进更倾向于选择慢就业。

“躺平”则是消极的慢就业,是实际的就业结果。躺平族是在就业、生活、学习、心态等多方面都倾向于躺平的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往往家庭背景较差、人力资本状况不佳,在心态上非常消极。

中国经营网:在全员考研考公考编的“内卷化”趋势下,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个体的人力资本?

刘保中:提升大学生个体人力资本的方式其实有很多,但是在升学导向、考编导向下,导致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单一化趋势,即成绩导向和升学导向下,偏重认知能力的积累如专业理论学习、英语学习等,非认知能力的形成如参加社团、学生会等。

在有保研资格的大学,很多学生为了保送研究生,从大学入学开始就钻研如何保研成功,按照保研的指标来制定学习计划,这种取向下肯定会导致人力资本培养取向的偏差。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就业能力的培养其实非常重要,这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及早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适合的就业价值观,设定合理、多元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加强与市场需求的联动,健全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丰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课程和方案。

(校对:翟军)

查看原图 1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