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是什么意思(女生官宣是什么意思)
所谓“官宣”式,通常是以“官宣”二字作为新闻标题开头的重要表达。比如2019年1月7日,新闻网发布了一则新闻《官方公告!2019年春节假期客车高速免费通行。
“官宣”一词源于一对男女明星在微博上正式宣布结婚的消息。之后,“官方公告”一词迅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从字面上看,“官方公告”是指“官方公告”。事实上,在“官宣”流行之前,“官宣”作为“官宣”的雏形,早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官方公告”的语义焦点是“官方”,强调信息发布的主体是“官方”,体现了发布的信息是正式的、权威的、严肃的。
“官方公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其最初表述通常采用“×(国)政府公告”的格式。虽然形式上没有出现“官方”一词,但从整体语义上已经可以判断出“×(国)政府公告”实际上是指“××政府机构官方公告”。之后,“官方公告”的用户从权威的、正规的政府机构扩展到权限较低的机构或组织,如体育俱乐部、官方或民营经济文化机构等。“官宣”的主体和领域越来越广。如腾讯体育2018年12月31日报道“深足官方宣布,冲超英雄在2018赛季以18球9助攻的成绩离开球队”。再比如,新浪财经在2018年10月16日发布消息“小米MIX3发布时间官方公告:10月25日北京见”等等。同时,“官宣”结构的内部灵活性更为自由,并在此基础上缩短为“官宣”二字。于是,“官宣”风格正式形成。
我们发现“官宣”在形成过程中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应用领域相对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去官方化”的色彩。“官宣”多用于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多反映“非典型”“官方”事件。事件发布主体多为规模相对较小的集体组织,不再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事件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相对降低。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它仍然保留着“官宣”形式的特征。与政府机构的做法类似,无论是足球俱乐部“正式宣布”引进明星球员还是跨国公司“正式宣布”新技术研发成功等。,当事件发生时,出版者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正式的措施向出版者反映事件的意义。
“官宣”可以成为流行语。除了“明星效应”的影响,“官宣”的语法化过程也是其流行和发展的重要语言条件。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宣”成为流行语的过程就是“官宣”的语法化过程。首先,“官宣”内部成分组合的弱化,使其从短语结构过渡到词汇形式成为可能。“官宣”可以看作是主谓短语“官宣”经过删节浓缩而成的双音词。其次,“官宣”的过程伴随着意义中心从基本意义向附加意义的转变。“官方公告”的重点不再是“官方机构发布新闻”的基本含义,而是官方新闻本身所附带的“形式”和“权威”属性。此外,可以充当“官方公告”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官方公告”的主体逐渐普遍化。不仅官方组织、媒体、非政府组织或团体可以“正式宣布”,个人也可以“正式宣布”。不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务可以作为“官宣”的内容,个人私事也可以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官宣”。有了“官方公告”的“去官方化”,使用“官方公告”就更灵活了,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其主语。
“官宣”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反映出其与生俱来的“官味”在使用中逐渐“漂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官方宣传”的普及,有效搭建了官方语言与通用语言之间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宣”的出现和流行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