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测试点溶液的形成
1.解的概念和特征
【注意】①均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②溶液并不总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③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2.物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比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说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后会放热,说明溶液温度升高。
【注意】氧化钙遇水会释放大量热量,但这个过程不是溶解放热,而是氧化钙与水反应释放大量热量。
3.乳化现象
洗洁精加入植物油中,植物油分散成无数微小的液滴,但不会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做乳化。肥皂、洗发水等。都有乳化作用。
【注意】乳化不同于溶解。乳化是将不溶性液体物质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溶解是将可溶性物质分散成分子和离子。
两个试验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的溶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得到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能够继续溶解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在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但也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如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钠。
3.结晶
冷却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溶质通过冷却沉淀。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溶剂蒸发(浓缩结晶):溶质通过溶剂蒸发沉淀。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三个测试点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溶质类型、溶剂类型和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如氯化钠;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线
(1)定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2)应用:找出某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或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结晶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个过程称为结晶。
(2)方法:蒸发结晶一般用于溶解度不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结晶。
1.【2019常州】以下物质放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A.蔗糖b .白垩粉
C.面粉和植物油
【解析】蔗糖溶于水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粉笔、面粉和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明显降低液体温度的是()
A.氢氧化钠
C.浓硫酸NH4NO3
3.【2019海南】某实验组进行了物质溶出实验。在20℃下,称取2.5 g、5.0 g和7.5 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三个小烧杯中(所有烧杯都装满50毫升水),并完全溶解。如图3-1所示,通过数字实验测量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到关于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的什么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写两点,请根据例子回答。
例子:证据:所有曲线都在上升。结
理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释放热量。
【答案】①证据: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少,7.5 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多。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溶解越多,释放的热量越多。②证据:7.5 g氢氧化钠在20℃下可完全溶解于50 mL水中。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合理)。
4.【2019青岛】以下与洗涤相关的不合理做法是()
A.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清洗釜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解析】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A正确;汽油可以溶解油渍,洗掉衣服上的油渍,B正确;白醋中的醋酸可以将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转化为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去除水垢,C正确;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铁锈不发生反应,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无法去除。d错误。
5.【2018济宁】为了探索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有同学设计了3-2 ⅰ所示的装置。将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足够的物质X,搅拌。结合图二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推断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是合理的()。
(1) X为NaCl固体,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饱和。
②X为NaOH固体,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
溶液仍然是饱和的。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内有晶体沉淀,硝酸
钾溶液仍然是饱和的。
④X为浓硫酸,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
是一种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x为NaCl固体,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因此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x为NaOH固体,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的。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降低,试管内析出晶体,硝酸钾溶液仍饱和;x为浓硫酸,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试管内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2019德州】图3-3为X、Y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当温度低于t2℃时,物质Y的溶解度小于x。
B、X和Y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a点表明X和Y的溶液在t1℃是不饱和的。
当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低于t2℃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所以A是错的;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Y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B是错的;A点在X的溶解度曲线之上,Y的溶解度曲线之下,所以A点代表t1℃时X的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所以C是错的;Y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所以Y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所以D是正确的。
我是超人老师,每天为大家更新小学初中数据。如果你感觉好,记得关注我。